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 联系人:聂先生
  • 电 话:18021061708
  • 邮箱:3008007417@qq.com
  • 传真:86-021-55068248
  • 地 址:松江区长塔路465号6幢
公司动态

揭细菌“埋堆” 防植物灾害

发表时间:2015-10-12

 第十二届“邵逸夫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由美国学者邦妮.巴斯勒(Bonnie L Bassler)、彼德.格林伯格(E Peter Greenberg)平均获得。他们发现了群体感应,即一种细菌间相互沟通交流信息行为的分子调控机制,解释了牙周病是因细菌在牙菌膜积聚,当毛髮脱落时会刺激周围的毛髮生长等现象。群体感应的发现对干扰细菌的病原体或调控微生物群落在健康应用方面提供了新颖的方法。
  细菌一向被认为是单独运作,不与邻近细胞沟通,但过去40年的研究完全推翻了此观念。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会在不同的栖息区内生存,如一立方毫米的海水便有约一百万细菌。细菌会主动在所有物体表面积聚,产生多糖包围自己从而稳定生长环境。当分裂到一定数量密度便能感应到其他细胞的存在,透过感应和生产细小的扩散性分子相互沟通,进行功能上的协调,包括摄入和处理营养素、应对环境压力和增加对宿主的攻击力。这种机制即为群体感应。
  巴斯勒和格林伯格的研究并驾齐驱,两者均由海洋细菌的生物发光开始,再研究病原体。格林伯格称细菌群体感应机制于研究初期只是边缘科学,难以取得研究资金资助。“我很高兴,现在这已成了细菌学中主流的研究范畴”。他指群体感应的发现有助医学发展,现阶段未有正式应用于医疗上。但与内地大学有相关合作,将发现应用于防止植物灾害。群体感应的发现日子尚浅,仍有很多方面需要再深入研究。如发光鱿鱼通过改变光的颜色隐藏自己,避开捕食者。但这是否说明“细菌与宿主有沟通关系仍需再加研究”。

联系方式
手机:18021061708
手机访问官网